(转载)媒体聚焦:东华理工大学“行走”课堂让寒假思政“活”起来

发布者:贾宏伟发布时间:2021-02-25浏览次数:366

        编者按:思政课堂不仅在校园里,更在广阔天地间。寒假期间,学校持续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倾心打造“集五福”假日思政项目,引导青年学生将自身成长融入家国发展大势。近1000名返乡学子深入乡镇、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有力有效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中新网、新华社客户端、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教育电视台、中国江西网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现将报道原文转载如下:




东华理工大学:“行走”课堂让寒假思政“活”起来

        “每年大家都在手机上‘集五福’迎新年,但今年我们学校同学们集的却是不一样的‘五福’!”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2018级本科生彭子洋说道,“每到假期,学校给大家布置的作业都让人意想不到。”

        每逢寒暑假,东华理工学子们都会带上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和课本中的理论问题,到乡镇、农村、田边、小巷、工厂等广阔天地中寻找答案。这不,今年寒假学校推出定制版“集五福”思政教育,近1000名东华理工大学返乡学子奔赴全国40余地,深入乡镇、社区,针对人居环境改善、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区域规划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以往被贴上“枯燥”“艰涩”标签的思政课被“搬”进乡野田间,一下子接上了地气,成了青年学子的“心头好”。

        “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把握重要教育节点。”校党委书记柳和生表示,“学校结合寒暑假倾心打造‘假日思政’项目,以‘三化三度’将社会实践的‘活水’注入理论深奥的思政教育,努力让思政教育既‘活’且‘火’,青年学子有‘获’。”

        “个性化”增强行走课堂参与度

        在东华理工大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社会实践是延续多年的传统。每年社会实践项目主题会结合时事调整,学校先向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教师广泛征集,“海选”出的选题提交专家论证和筛选,再发布出来提供参考,引导学生关注国情、民情、社情,将小我融入大我。

        “集五福”就是学校利用寒假集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爱国福”“奋斗福”“实践福”“书香福”及“阖家福”分别对应家国情怀、人生规划、社会实践、人文素养提升以及孝老爱亲五个专题。

        其中,“爱国福”包含历史建筑类、乡村振兴类、城乡规划类、防灾减灾类和人居环境类5大类调研主题,细分为“乡村遗产要素调研”“老旧小区改造调研”等20余个二级主题……每个主题都与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应,把准当下“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深入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让思考和实践更有针对性。“奋斗福”要求学生制作“时光胶囊”,复盘已度过的大学生活并细致规划余下的大学生涯。“实践福”要求学生开展疫情防控、社区垃圾分类宣讲等志愿服务,在增强服务社会意识的同时感知家乡变化。“书香福”要求学生开展“寒假学习计划打卡”,完成“一周一书”寒假阅读任务,通过选读经典书目提升人文素养。“阖家福”则要求学生“包个红包给家人”“为家长做道年夜菜”“晒一晒久别重逢的时刻”等,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分析测定、撰写报告……青年学子纷纷结合自身专长和所学专业,在学校开出的“个性化”+“多样化”课程菜单下组队和选题,形式多样地完成调研报告、摄制短视频、vlog、H5、手绘、家书等作品。

“在‘行走’课堂里,学校为同学们打开了解社会的窗口,让他们带着思考扎根基层一线,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在社会实践中树理想、长本领、立担当。”校团委书记曾华说。据介绍,学生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放假20多天,就已提交三十几份调查报告,形成调研报告、创新项目、课题论文等成果20余万字。“开学后学校会将其中的优秀成果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思政课的鲜活教材。”

        “专业化”提升社会服务精准度

        “现在农村污染问题中最严重的是水的问题。我国农村污水主管道覆盖率很高,但是污水收集率较低。”课堂上,老师的话语勾起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小陈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我从小生长在一个赣南小山村,以前听说村子里有人得结石病,河里鱼虾有怪味,我就想是不是村里环境哪里出了问题。正好污水管网建设跟我的专业联系紧密,我想趁着寒假,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切切实实为村民们做点事。”

        她和班上同学自发组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地下管网建设情况调研”小分队,在冬天户外走访当地自来水厂和附近村民。调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缺乏实验设备、村民不太配合……“这种时候,陌生人的一声鼓励又让我们动力爆棚!”至今仍让小陈同学记忆深刻的,是调研中一位老乡对她说的话:“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谢谢你们!年轻人有想法就能有条件去做,现在真是个好时代啊!”

        调研结果显示,当地多数村民水资源忧患意识淡薄,部分江岸存在村民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针对调研结果,团队计划围绕改善村民生活饮用水质量开展宣传、调研,通过不间断的公益活动,唤醒更多人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这支小分队只是东华理工大学众多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的缩影。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古城建筑保护与恢复调研,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生依托红色文化为村里设计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中文、广告专业学生制作手绘视频献礼建党100周年……

        “引导学生在偏远山区、田间垄亩、秀丽乡村中‘发现问题’还远远不够”,学校教务处处长周书民说,“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思考‘能做什么’,以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实践提升社会服务的精准度和贡献度。”目前,学校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同学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践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在“集五福”创意诞生的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我们正在鼓励学院青年教师都参与进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明东介绍,“不只是团干部、辅导员,而是各专业、各领域的青年教师、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共同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化”助推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我生在红土地、长在红土地,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青年学子的责任。我很自豪我能从一个聆听者变成一个讲述者!”大三学生刘淑琪来自革命老区、“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打从记事起,她就记得村里出过很多位红军烈士、抗美援朝英雄。借这次机会,她决定要好好记录下英烈们的故事、深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这7000多字报告写完让我感觉心里火热热的、肩上沉甸甸的。”经过半个多月的走访,刘淑琪通过查看卫星云图、实地探寻、调研走访,完成了题为《红色精神永传承 烈士故里焕新颜》的调查报告。报告里,她细致地配上村庄20年来的变化照片并写道“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已成为现实,现在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像这样积极投身各类假日思政教育项目的学生,在东华理工每年有超过70%。近年来,学校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政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思政教育“三课堂”,系统化、立体化引领思政教育创新。学校创新第一课堂,在“学科+改革”上下功夫,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第二课堂,在“课外实践+朋辈引领”上出实效,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夯实第三课堂,在“平台+内容”上拓空间,有效延伸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思政课堂不仅在校园里,更在广阔天地间。学校将持续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将自身成长融入家国发展大势,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校长孙占学说。(朱天星)

 

        附相关链接:

1.中新网:http://www.jx.chinanews.com/news/2021/0227/47035.html

2.新华社客户端: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797399?isview=1&homeshow=0&newstype=1001

3.凤凰网:https://jx.ifeng.com/c/84HF6ZxTj26

4.中国教育在线:https://www.eol.cn/jiangxi/jxgd/202103/t20210301_2079566.shtml

5.江西新闻客户端:http://www.jxxw.com.cn/index.php/welcome/show_news?id=122963802&type=1

6.中国江西网:

https://edu.jxnews.com.cn/system/2021/03/01/019202656.shtml

7.江西教育台:https://mp.weixin.qq.com/s/1rWdjluzZtUQ1CkHXej0mA